再论“纪委书记反腐败的底气何来? ”

发布时间:2006-12-20浏览次数:337

 
 
 
      在新华网上看到一篇题目吸引人的文章《纪委书记反腐败的底气何来?》,作者是罗天梁。文中的一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总体感觉是官场文字。文章第一段开局很好,说:最近一个时期,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确实呈现很多“亮点”,如党委副书记减少、常委人数压缩、班子成员年龄下降等。但在所有“亮点”中,纪委书记异地交流则无疑是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笔者注意到,各地新任纪委书记到任后,在不同场合都高调表明了反腐败的决心,显得底气十足。
      文章说对于上任伊始的纪委书记敢于向人民表反腐决心主要源于三点:一是党中央的支持。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而且已经把反腐败上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腐败危害性的清醒认识和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二是人民群众的支持。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他们已成为反腐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党纪国法的完善。目前我国已建立健全了相关纪律和法律,并将惩治腐败纳入法纪的轨道。近期,党中央已陆续出台了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而且还对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交流工作和任职回避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以上事实勿庸质疑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新变化、新举措,但这远不能成为新的纪委书记底气陡增的理由。
      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是一贯的,说的白一点任何朝代和政府对反腐倡廉工作都是列入重要工作的,因为腐败败坏了一个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平衡关系甚至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支持,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就更显而易见,作为利益的相对者,当腐败现象作为介质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利益受损的一方,当然会产生反感、抵触、反抗的情绪直到利益恢复。党纪国法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但仍然有待于人的执行。更何况这些事实早就存在可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照样步履维艰,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产生麻木,党纪国法难以阻止腐败者的脚步,上一任的纪委书记面对同样的事实为什么就不能有反腐败的底气??这让我们对新书记的底气又能产生多少信任??
      反腐败底气的产生我感觉还是应该出自反腐工作体制、应该出自纪委书记的本身,在体制上改变这种受制多方的体制限制,建立自上而下相对独立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纪委垂直管理只对中央负责避免当地政府影响。纪委书记本身就应该具备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百毒不侵的素质,具备明察秋毫依法行政的业务能力。诚若如此,还担心纪委书记没有反腐败的底气?
      但愿我们的新纪委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豪言壮语不要成为走过场的就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