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与有余

发布时间:2006-03-02浏览次数:412

 

生活中常常有“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与“日计有余月计不足”两种情况。比如居家过日子,有的人平日里生活节俭,掐角论分紧巴算计,过得很有些“寒碜”,然而一月下来竟有节余,一年下来,倒能添个“大件”,颇显宽裕。有的人则相反,平日里出手阔绰,并不紧巴,而到月尾岁末一算,则捉襟见肘,颇显拮据。

我们的干部中也有类似的两种工作样式。有的同志平日低调、平易、 谦虚、务实。每日里似乎没什么动静 , 镜头里很少见到他的身影, 报纸上也不见他的豪言壮语 , 只是埋头于个个矛盾的梳理 , 一个个问题的解决。 从一天天看 , 成效似乎不佳 , 也不令人满意 ; 然而一月、一年、一届下来 , 却是看得见摸得着地办成了几件实事 , 基层干部满意 , 老百姓舒心。而有的人呢 , 似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奔忙 , 起早贪黑 , 风风火火 , 来去如风 , 论时论分 , 日理“百机”、“千机”、“万机”, 而且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报纸上、电视里 ; 然而一月、一年、一届下来 , 总账一算 , 到底办了几件实事 , 有何实际成效 , 给一方百姓带来什么实惠 , 谁也说不清楚。这是典型的“日计有余 , 月计、年计、届计不足”。

“有余”的相加 , 并不意味着必然是更大的“有余”。你日计有余搞的是虚事 , 招商是纸面招商 , 将“意向”说成事实 , 将“计划”当做成果 ; 用一个富户的数字掩盖全村的贫困 , 精心打造一个典型用以取代大面积的问题。这样的“有余”, 只会带来更大的“不足”。因为毕竟见报不等于影响 , 上镜头不等于实绩 , 自我感觉良好也不等于造福百姓。老百姓是“唯物”、“唯实”的 ,你干了什么、干得如何 , 心里都有一杆秤。

其实这种“有余”和“不足”, 并非单纯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问题 , 更深层次的是思想意识与工作作风出了偏差。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 , 做事是给人看的 , 是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 , 而不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这样的干部 , 心中没有群众 , 工作起来必然作风飘浮、花架子不断 , 在看似干事的过程中 , 所“计”的虚事有余 , 实事不足 ; 空喊有余 , 实干不足 ; 例行公事有余 , 创新创造不足 ; 回避矛盾有余 , 埋头苦干不足 ; 哗众取宠有余 , 老实态度不足 ; 急功近利有余 , 长远计议不足。

两种工作样式 , 实际上反映了两种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我们的领导干部 , 应该自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 ,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应该像删除文章中的废话一样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虚活动、花架子 , 老老实实地干些有利于国计民生、造福于百姓的实事。将“有余”余“在务实上、深入上、顶真上”。时近年底 , 又到了“年计”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掰掰手指 , 看看一年下来 , 究竟为百姓做了多少实下来 , 究竟为百姓做了多少实事、好事 , 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

----摘自《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