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

发布时间:2013-09-11浏览次数:64

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黄建国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这一总要求,生动直观、鲜活形象,对于确保活动健康开展、达到预期目的、受到群众拥戴,有着重要意义。
  
  “照镜子”——发现问题
  
  “照镜子”,就是要照党的章程、廉政准则、作风规定、群众期盼、先进典型之镜。通过学习,掌握锐利武器,懂得大道理,建立参照系,从而正视自我、发现问题。
  
  照党纪国法之“镜”。锐利的武器、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在头脑中自发产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践行。只有掌握了锐利的武器,才能正确认识、解剖、完善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道理,才能管住各种各样的小道理。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照群众期盼之“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群众生活好了,一些原本不突出的问题逐渐成了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工作就会被动,群众就不会满意。要善于从群众的喜怒哀乐中分析社情民意,把握社会脉搏,体会群众甘苦,体味群众感情,解难事,干实事,让群众受惠和满意。
  
  照先进人物之“镜”。以先进人物为镜,才能见境界、明差距,党员干部只有“照镜子”,才能照出工作得与失,才能发现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污渍”,才能照出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的人要么懒得照镜子,要么忌讳照镜子,要么“化妆”、“整形”,聊以自慰,要么做样子、空对空,要么照哈哈镜。这样照镜子,只见长处,不见短处,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只有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多角度、多方式照,才能看清自己、找到差距,才能纤毫毕见、问题毕露,才能修身正己、警钟长鸣。
  
  “正衣冠”——校正形象
  
  “正衣冠”,不是指正表面的装戴,而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从自己、从现在、从点滴做起,行止有度、风清气正,以作风保障,以形象聚力,促进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正为民形象。人民是主人,为民是宗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胜利之基。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破解群众的最忧、最盼、最急、最难,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戴,把担当的使命完成好。
  
  正务实形象。时下,假、虚、伪、装到处飘荡,坑、蒙、拐、骗游走四方。有的人台上台下、当面背后、白天黑夜不一样。面对镜头,赤脚下田栽秧打谷,与群众同吃同住,是为民办事、与民贴心的好干部;背对镜头,出入洗脚城、按摩房,往来歌舞厅、棋牌室,是娱乐场上的座上宾。形式主义是“不为”,官僚主义是“胡为”,必须坚决刹住!一万个“0”抵不上一个“1”,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如果陷于文山会海,或忙于迎来送往,或乐于造势作秀,梦想就成了空想,规划就成了神话。
  
  正清廉形象。廉洁也是力量。清正廉洁,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廉洁是我们不可侵蚀的本色、不可逾越的底线。神圣的职责容不得半点亵渎,从业的操守容不得半点玷污,公正的天平容不得半点倾斜。“有了饵料,鱼钩再显眼,鱼也是看不见的。”多数腐败分子并非不知道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并非不知道党纪国法的约束性,并非不知道东窗事发后会身败名裂。看得清但是忍不住,往往心存侥幸,突破了理智、道德乃至党纪国法的防线,最终酿成苦果。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决不能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
  
  “洗洗澡”——去污除菌
  
  观世观音观形观色重在观我,洗人洗己洗头洗脚贵在洗心。人最大的敌人是自我,最好的健身是健心。“洗洗澡”,就是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洗魂洗心,去污除菌,达到思想和作风纤尘不染、纯净清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勤洗个人主义之“垢”。树,靠人修;人,靠自修。不注重眼睛向内、刀口向里,不敢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不经常对自己的思想之惑、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排查、检修、扫除,就会酿出大问题。有的总觉得组织亏待了自己,别人都是一脸疤,自己才是一朵花。只要组织照顾,不要党性原则。组织不照顾自己,就自己照顾自己,不升即腐、不进则退。有的贪恋职权,死活不肯撒手,一旦失去,如丧考妣。极端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不洗不行。
  
  勤洗好人主义之“垢”。好人主义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掩盖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党内生活不正常的表现。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原则,当党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时,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当发现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倾向时,严肃指出、勇于纠正;当看到班子内部和班子成员存在缺点和错误,及时提醒、真诚帮助;当遇到违反制度规定的棘手问题时,敢于较真、不怕得罪人。讲真话、听真话,领导干部要带头,解剖自己不怕严,听取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灵魂不怕痛,勇于暴露“内疾”,严于自我剖析。
  
  勤洗自由主义之“垢”。纪律观念牢不牢,是区别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的基本标尺。严守党的纪律,最根本的是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例外,执行纪律没有特权。要按党章和有关规定规范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无根据地指责甚至歪曲事实、恶意攻击和诬陷。苍蝇不拍终成虎,防恶未然是良策。要把爱护和关心干部作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对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小错误及时提醒、“敲警钟”。
  
  “治治病”——轻装前行
  
  “治病救人”是党一贯的方针,也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病容易治病难。党员干部要克服侥幸,主动检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治治病”,要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上。
  
  治形式主义之“病”。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把高涨的工作热情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同一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花架子、过场戏彻底决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作风不正、措施不实、落实不好,使一些毛病由点到面越来越普遍,使一些事情由小到大越来越严重,既增加了执政成本,又伤害了社会肌体。“质朴”在当下很稀缺。种种活动,被花里胡哨的策划、华而不实的形式,搞得似是而非。让复杂回归简单,回归人和事物的本色,把客观的事实呈现于人民,在当下显得格外必要。
  
  治官僚主义之“病”。破除“官本位”意识。在官本位意识支配下,有的人奉行一切以能做官、为高官、可保官为转移的人生信条。这是许多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尊重客观规律,做足调查研究的功课,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创造经得起检验的政绩。强化“民本位”意识。当公仆,就得为百姓遮风挡雨,为民众谋利造福。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策制定和公共治理的环节、过程的透明度,使人民大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一目了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官僚主义无处藏身。
  
  治享乐主义之“病”。高台上的华丽、舌尖上的盛宴、车轮上的铺张,并不能实现梦想,勤俭的积累、实干的汗水、奋力的开拓,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党员要按党章要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公务员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带头抵制享乐主义,争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风气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
  
  治奢靡风气之“病”。“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奢华是现代人给自己构筑的樊篱,在其中挣扎得越深,被捆绑得越紧。反腐必戒奢。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也可以过简朴的生活。度很重要。酒,少喝是享受,多喝得忍受,再喝很难受。财,小财是财富,大财是包袱,再大是糊涂。名,小了得安宁,大了心不静,再大成负担。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一要看是不是能睡着,二要看是不是想醒来。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人生,除了必需的,更多的东西,都是贪婪的欲望所生的余孽,把人折腾得精疲力竭。人生的烦恼和痛苦,皆因余孽丛生。斩尽余孽,就是在心底伏魔降妖。心里清静了,才活得自在踏实。“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