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和车窗都是打开的,车牌也被摘掉;而另一辆则封闭如常。打开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后来,他把剩下的那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于是有了“破窗理论”。
从一辆完好无损的车到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乃至车内的东西全部丢失,仅仅源于窗户上的一个小洞!
由此,可以联想到关于制度的维护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领域、许多方面都建有规章制度。行业系统有大的规章,单位部门有小的纪律;工作上有规范化制度,违章了有惩罚处理制度。应该说,规章制度是维系各个组织体系正常运转、确保整个社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定了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却是工作中的一个“破洞”。因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之。领导者破,为普通群众打开了“缺口”,群起效之,“缺口”便会越来越大,最终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普通群众破,领导干部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则其他人就会得到一种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必将重蹈“破窗”之辙。
所以,领导者在维护制度上起着重要的示范和督促作用,也是解决“制度不制”这一顽疾的关键。首先,领导者要带头遵纪。按说,对领导而言,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和职业操守。但领导带头违纪的现象并不鲜见。譬如个别领导把岗位当成资本,把职务当成特权,总认为制度是要求别人的,在制度面前自己是“裁判”,不能混同于一般人。假若领导要持这种态度,那些制度岂有不“破”之理?!要知道,领导带头遵章守则,不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觉悟、一种美德。其次,领导要严格执纪。领导者就是管理者,只有以认真负责态度抓管理,才能保障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放松了管理,有反映不问,知道了不管,有问题不查,查出了不处理,一个单位就不会有好的作风、好的风气,一方面自己指挥越来越不灵,越干越不好干;另一方面积小错成大错,早晚会出问题。望大家能在“破窗理论”中悟出些启示。(真言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