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市对100多名政绩平平又无工作创新的领导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对工作长期无起色、闹不团结的8名干部给予免职处理,1名干部被降职使用,20多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太平官”改为非领导职务。这种让无作为者“下课”的做法令人称道。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不作为”的干部并不少见。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自己分内的工作敷衍塞责;有的混日子、熬年头,习惯于守摊子,保平安;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无作为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缺乏认真扎实的劲儿,都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本质上,无作为虽然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有所不同,但却同样败坏了风气、带坏了队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尤其是一些干部身上的“衙门习气”和官僚作风更给社会、国家造成了无形危害。
“不换脑子就换位子”。让无作为干部挪窝、“下课”,有助于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形成“能者上,庸者下,无作为者让”的用人机制;有助于增强干部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助于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优化投资软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眼下,作风要转变,政府要提速,事业要发展,而扫除事业发展的“拦路虎”也很重要。对那些无作为干部,要敢于管理,该交流的交流、轮岗的轮岗、免的免、撤的撤,让他们及早“下课”,免得其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误了发展大计。
(真言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