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功”也出“政绩”

发布时间:2006-03-02浏览次数:152

 

政绩,乃为成绩、业绩。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业绩。

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出政绩,而且要多出政绩。但应该看到,有些政绩可以靠突击来取得,而更多的政绩的树立则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相当长的过程,也就是说,需要“慢功”才能出“政绩”。

之所以说“慢功”出“政绩”,就是因为政绩本身有着许多特点。比如,有明显与潜在之别,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有近期与长远的同,有具体与抽象的区别,还有即时性与累积性的分野。比如,关乎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方面的工作,其政绩就既有潜在性、间接性、抽象性,又有很强的累积性。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它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一茬一茬领导“接力跑”才能完成的。

然而,有些干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政绩的这些特点,一味追求“快出政绩”。于是,他们或是持有“经济政绩观”,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是最大的政绩,什么生态、资源、环境,都可以不管;他们或是抱定“GDP政绩观”,认为“数字增加才是硬道理”、“GDP增长才是硬道理”,靠一“富”遮百丑;他们或是心揣“工程政绩观”,认为工程起来了,政绩才能看得见、摸得着,因此不管需要不需要、可能不可能,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等。

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凡事物都有自身的形成、发展规律。违反规律,盲目求快,非栽跟头不可。实践证明,在“快出政绩”指导下“跃进”出来的政绩,很难经得起历史、实践、群众的检验,常常不是造福,而是添乱;不是功德,而是包袱,对国家、社会、群众毫无益处。而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俯首为民,造福百姓,这样的干部即使一时没有“显绩”,群众也会拥护。

(真言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