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用批评的武器

发布时间:2006-03-02浏览次数:263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然而,近年来,有的同志却丢掉了这一思想武器,有的党组织内部也缺乏批评的空气,批评的声音几乎难以听到。即使在民主生活会上,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官话套话,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很少有针锋相对的批评。

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开展批评,是党性不强、作风不正的表现。而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算是称职的领导。如果领导干部想做“老好人”,怕失去人缘,说到底是觉悟不高、思想作风不正。下级对上级不能正确开展批评,患得患失,怕穿“小鞋”,是私心作怪,顾虑过多。

老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同志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接受他人的批评。真心诚意的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和帮助,是纠正缺点和错误的有效途径。就像人要天天洗脸、扫地一样,批评可以使我们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没有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各级领导班子要经常进行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早提醒,及时纠正”。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切实把批评的武器掌握好,以此来促进党组织的纯洁和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批评,勇敢面对批评,有利于解决矛盾、促进工作;有利于同志间相互帮助、不断进步、健康成长;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拿起批评的武器,我们才能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增进团结,推进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

陈毅同志曾说:“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我们不能丢掉批评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应该让批评之声多起来。愿每个党员干部都来做“诤友”,并愿身边的“诤友”多起来。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