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风与民风

发布时间:2013-10-24浏览次数:85

余非

  加强作风建设,扭转社会风气,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都坚决拥护,真心赞成,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四风”问题由来已久,积重难返,要想真正解决,关键是自上而下,上面解决了,下面才好办。这话不无道理,但片面强调了上层,忽视了党员干部自身和群众作用,难免会影响作风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前不久,王岐山同志在天津调研时提出,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引起网友共鸣。许多人认为,这是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新认识,将党风廉政建设推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有利于从“官风”与“民风”两个方面整体考虑解决风气问题。笔者认为,这更符合历史和客观实际,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更有利于社会风气真正全面好转。
  
  官风引领民风。自从孔子提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后,人们普遍认为“官德如风,民德如草”,官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民风。官风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正当的,下面会积极响应;不正当的,下面也会迎合盲从。而且越是不正当的,越容易成为时尚和潮流。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从“浮夸风”到 “政绩工程”,无不证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官风正则民风淳,官风贪劣则民风刁恶,明哲先贤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从正反两方面告诫我们改变作风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党更是鲜明提出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可谓对古人智慧的继承和发扬。
  
  民风影响官风。“风成于上,俗仕于下。” 官风与民风二者在历史中伴生并存、各具特点,官风引领民风立竿见影,民风影响官风潜滋暗长。官风对民风的改变在时尚过后必将分流,积极向上的固化为优良传统,消极颓废的演化为陈规陋习,最终都成为社风民风,在长期内反作用于官风。官风与民风的互相影响,是良性发展还是恶性循环,结果不言而喻,答案也不言自明。古代的统治者在暴乱之后都采取开明政策,与民休息,而且帝王君主率先垂范,令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大治局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社会的发展繁荣逐渐促成奢靡之风,奢靡促使贪竞,进而是整个官场“贪以赂始,政以贿成”,最终引发新的革命风暴,陷入历史“周期律”。新中国尚未建立,毛泽东就开始问计黄炎培,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重大命题,最后毛泽东同志表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见,作风建设关系国家兴亡,同样匹夫有责。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上奢侈化庸俗化风气有所抬头,官员“四风”问题也相当程度地存在。而要扭转这些不良倾向,必须直面问题,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敢于“猛药起沉疴”,乃至“刮骨疗毒”。解决当前官场上的不良习气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归根到底是要从整治党风入手,但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不能做旁观者,不能做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