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 理论联系实际

发布时间:2022-12-03浏览次数:3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郭兴

  1943年,延安枣园,在此疗养的陈云先后三次向毛泽东请教自己苦思良久仍没有参透的问题: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

  陈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泽东却告诉他,他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并要陈云学点哲学。过了一段时间,毛泽东还是对他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之后,毛泽东第三次同陈云谈这个问题,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

  循着毛泽东的点拨和教导,陈云把毛泽东从井冈山时期到延安时期撰写的著作和起草的文件、电报,都找来看,研究他处理问题的方法。陈云终于豁然开朗,领悟了一个基本思想:实事求是。

  毛泽东与陈云之间的互动对谈,被称为“枣园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枣园对”的理论结晶,也是我们党极为重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30年5月,面对党内存在的一些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现象,毛泽东就写作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遵义会议之后,我们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1937年7月、8月间,毛泽东写作《实践论》《矛盾论》,强调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必须具体地历史地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了深刻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首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内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成为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党依靠实事求是,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过曲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得以恢复与发展,并由此启动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两个结合”,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要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我们要以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